這耳機也太能吹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半佛仙人,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很喜歡耳機,也買過很多很多耳機。
甚至B站抽獎都抽了得有百臺各種耳機。
某種意義上,這東西已經(jīng)是我的生活必需品了。
有時候工作到很晚,心情特別特別煩躁,但只要一戴上耳機閉上眼睛,我就能馬上平靜下來。
能媲美這種效果的,我只能想到有人給我打錢。
不,別人打錢起不到這個效果,因為那會讓我燃起來。
玩了這么多年耳機下來,我覺得無論這個行業(yè)再怎么卷,我都不會大驚小怪了。
什么場面我沒見過?什么耳機我沒試過?什么風(fēng)格我沒駕馭過?
直到前段時間,搶先拿到戴森新出的Dyson Zone。
那一刻,我迷糊了。
這種耳機,我還真沒見過。
說實話,剛拿到的時候我人都傻了,甚至不知道這耳機要怎么戴。
我對耳機的經(jīng)驗再豐富也把握不住啊,畢竟別人家的耳機不會配個面罩。
戴森你怎么回事,戴個耳機還要我把臉遮起來,這是什么新概念掩耳盜鈴,這什么貝恩模擬器?
這個設(shè)計靈感是不是來自蝙蝠俠,每個用戶的宿命都是速通阿卡姆。
戴上以后我傻得更徹底了,怎么這面罩還會對著我狂吹風(fēng)的?
戴森我知道你的吹風(fēng)機技術(shù)牛X,但你也不需要在任何地方都展示一下吧,好端端把吹風(fēng)機裝到耳機上干嘛?
上面這段吐槽,發(fā)生在那天的中午12點零3分。
因為Dyson Zone,我會永遠記住這一分鐘。
很快我就會被它顛覆過去三十多年對耳機的全部認知,但此刻的我渾然不知,甚至還在嘲笑它的設(shè)計奇葩。
2戴上Dyson Zone,口鼻都被無接觸式面罩輕輕裹住,我忽然感到了一種微妙的靜謐。
這種感覺無法形容,就好像是作為一個男孩子,第一次穿上黑絲跳舞,那種羞恥又快樂的樣子。
為什么能這么靜謐?
一方面,是因為足夠強大的降噪功能。
在這副耳機上,戴森用了雙重降噪技術(shù),兼具被動降噪和主動降噪。
也就是說,它不僅能在物理上給我隔音,還會拾取周邊環(huán)境音,主動發(fā)出和噪音相反的聲波。
這套技術(shù)本身其他高端降噪耳機也在用,但Dyson Zone的牛叉之處,在于它搭配了11個麥克風(fēng),其中10個用于降噪。
大家的原理都是發(fā)出相反波形的聲波,但我有11個麥克風(fēng)。
大家都很厲害,但我有11個麥克風(fēng)。
大家是前輩,但我有11個麥克風(fēng)。
大家各有長處,但我有11個麥克風(fēng)。
Dyson Zone最后的降噪深度,是40Db。
這個就叫作,大力出奇跡。
我還試了一下用它打電話,當(dāng)時我家樓上鄰居正在裝修,電鉆聲震耳欲聾。
但電話另一頭我老婆說她沒聽見什么電鉆,從頭到尾她都只聽見我一個人的聲音。
Dyson Zone的雙向降噪功能,把我這邊的全部噪音都擋了下來。
或許后現(xiàn)代愛情,就是用Dyson Zone給你在意的那個人打電話。
這樣一來,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你們都能在一片靜謐中感受彼此的存在。
仿佛世界上只有你們兩人,而你們又彼此思念。
另一方面,這種靜謐不光是聲音上的“安靜”,還包括呼吸上的“平靜”。
隨著內(nèi)部電機自動運作,Dyson Zone的面罩開始源源不斷向我送風(fēng)。
因為鼻炎,我呼吸的時候是非常費勁的。
但現(xiàn)在氣流會主動涌入我的口鼻,這就讓每一次呼氣吸氣都比平時省力了很多很多。
這些氣流其實就是我周圍的空氣,Dyson Zone只是把它們過濾了一遍再吹向我。但僅僅這一個微小的區(qū)別,就已經(jīng)足夠帶來巨大的體驗差異。
朋友們,你們上過太空嗎?你們小時候想要當(dāng)太空人嗎?
你因為這個被媽媽打過嗎?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就像被送上了太空,空靈、失重,與世隔絕。
說出來可能有些羞恥,我、我、我,我上天了。
雖然太空中應(yīng)該沒有空氣,但那一刻,我就覺得我是,太空人。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在給我降噪,并且是一種更沉浸式的降噪。
傳統(tǒng)降噪耳機能夠讓你不受外界雜音影響,但引發(fā)煩躁的從來都不只是聲音。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賊,人之所以有無窮煩惱,多半都是被這六賊所困。
想要降伏六賊,眼睛可以閉上,耳朵可以堵住,但你要呼吸,你不能堵住口鼻。
除非你有Dyson Zone。
它不光照顧你的耳朵還伺候你的口鼻,最后連你的呼吸都與世界分離。
這才是,真正的AT力場。
這種感覺,就像做腸鏡全麻一樣安詳,就像所有人都撤離月球只有你一個人被落下一樣靜謐,就像午覺睡醒房間內(nèi)空無一人一樣與世隔絕。
這哪是耳機,這明明是帶來清凈智慧的開竅神器。
那一瞬間,我頓悟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戴哥對不起,我承認我剛才講話太大聲了。
而且Dyson Zone的效果不僅僅局限于室內(nèi),我在很多環(huán)境下都測試過它的全感官沉浸式降噪體驗。
地鐵上我耳機一戴小風(fēng)一吹,旁邊老大爺手機上黑絲美少男跳舞的BGM瞬間遠離,就連車廂里混雜著韭菜合子和大蒜泥的氣流也被阻隔在外。
那一刻我的屁股還在冰涼的車廂座位上,靈魂卻已經(jīng)身處虛空之中。
無我無他,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我竟然帶著耳機,在一趟擁擠的地鐵上,入定了。
這是啥概念?這意味著我出門帶上一個Dyson Zone,就等于隨身帶了一座冥想室。
3為什么很多人在大城市待久了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
一部分原因,在于人群密度實在是太高太高太高了。
很多人只知道被大海淹沒會窒息,其實被人海淹沒也會。
雖然人是群居生物,但同樣也是需要“獨處”的。
然而,現(xiàn)實又不曾留給你足夠的獨處空間。
你得上班、得賺錢,得穿過熙熙攘攘的大街、得挺過地鐵的早晚高峰。
空氣里散發(fā)異味的小分子做著永恒的布朗運動,隨時會趁亂偷襲你的鼻腔。
你很絕望,你想逃,但又逃不掉。
我很喜歡一句話,
這時候你唯一的救星,就是把自己藏進 Dyson Zone里面。
Zone的意思,是領(lǐng)域。
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只屬于你一個人的領(lǐng)域。
它不能直接幫你解決問題,但是在這片屬于Dyson Zone的領(lǐng)域里,你能夠獲得應(yīng)對各種難題的心靈力量。
這不是在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勝利。
MOBA游戲里都知道打完團要去泉水里回血,殘血不回城從來都不是勇敢,這種人我們一般叫他莽夫和瞎杰寶浪。
而Dyson Zone,就是你生活的“泉水”。
關(guān)鍵是,它沒有任何門檻和限制。
無論在地鐵上、在公司里還是在中午排隊買午飯的便利店,只要手頭有一副Dyson Zone,你就可以隨時隨地進入到這個自我空間。
它來自于音樂,也來自于風(fēng)。
耳邊聽到的音樂如身臨其境,面前呼吸到的每一道氣流都像一陣山風(fēng)。
要成為,風(fēng)一樣的人。
4說到聲音,不同耳機品牌在音質(zhì)上各有側(cè)重,比如有的品牌就偏好做人工渲染。
但Dyson Zone追求的,卻是極致的 “真實聲音還原”。
用數(shù)據(jù)來展示那就是,
什么叫絕對的“真誠”?
就是避免對音樂做任何先驗的、主觀的扭曲,更不會試圖告訴用戶什么是“好音樂”,而是努力傳遞給用戶音樂最開始的樣子。
音質(zhì)是主觀的,所以戴森只負責(zé)傳達真實。
是非對錯,褒貶好壞,由你來定。
這是對用戶真正的尊重。
很多歌都有錄音棚和live兩個版本,從各個維度上錄音棚版本都肯定比live版本更完美,但為什么有些歌迷就是更喜歡聽live版本?
因為在靠著修音貼近完美的過程中,必然會損失很多最初的細節(jié)。
但Dyson Zone不需要損失細節(jié),它的頻響范圍達到驚人的6~21000Hz,超越了多數(shù)高端耳機。
頻率響應(yīng)范圍大,就意味著它能夠展現(xiàn)的聲音變化范圍會非常非常廣。
無論音樂母帶怎么騷,它都能給你一頓亂飆。
音樂一響,高中低音齊鳴,不啻于自帶了一個音樂live house。
真實,豐富,細節(jié)無數(shù)。
說白了,藝術(shù)是主觀的,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不一樣,憑什么定義這就是瑕疵而不是特色。
就算原本的音樂有一萬個缺點,它也是最樸素最真實的表達。
在真實之中,本來就蘊含著大千世界。
看小說都更喜歡看原版,找動漫資源都要找無修。
音樂,當(dāng)然也一樣。
耳機音質(zhì)是一個玄學(xué),不同人喜好的風(fēng)格完全不同,很多人聽了一堆貴耳機,最后一聽原道,立馬流出悔恨之淚,早知道,還是原道。
一款耳機你喜歡不喜歡,參考你自己的三個維度就可以了:
能不能讓你沉浸式聽音樂,能不能為你保留音樂最真實的生態(tài),能不能給你展示音樂最豐富的層次感。
沉浸,真實,豐富。
你喜歡,就可以了。
在這三個維度上,Dyson Zone都贏麻了。
平時我可能會為了聽一首好歌而去買一款好耳機,但Dyson Zone會讓你覺得完犢子了,我得找首配得上這副耳機的歌。
我推薦一首很適合戴著Dyson Zone聽的歌,伍佰的《挪威的森林》。
閉上眼睛聽《挪威的森林》,伍佰在耳機里唱:
我的腦海里,也隨之浮現(xiàn)一片鏡子似的湖水。
水面倒映著無邊無涯的天空,分割它們的只有一條細細的白線。
氧氣和氮氣在湖面上悠哉游哉玩耍,懶惰得像是要隨時睡著。
尤其是配合Dyson Zone的吹風(fēng),更是真正的沉浸式音樂體驗。
音質(zhì)清澈,氣息干凈,微風(fēng)溫柔。
聽覺、嗅覺和觸覺,忽然一下就全連上了。
這種通感帶來的震撼,不亞于我年輕時候第一次買了200塊的電影票。
我記得當(dāng)時看的是個動作片,反派給主角一腳,椅子就給我一下;主角給反派一拳,椅子一震,我又被來了一下。
接下來雙方開始激烈肉搏,但無論誰挨揍,都是我挨揍。
Dyson Zone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把音樂最本質(zhì)的樣子糊到我臉上。
每一個高音低音都無比鮮明,就像挨了一拳那樣清晰。
再說一遍,音質(zhì)這個東西是非常主觀的。
每個人喜歡的風(fēng)格不一樣,但凡是主觀產(chǎn)物,就一定因人而異,我耳中的極致在你耳中可能就沒那么極致。
就算是強如戴森,也不可能征服每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巨石強森。
它能做的,是在客觀上把硬件和參數(shù)拉滿。
戴森30多年的技術(shù)積淀,6年的研發(fā),500多個迭代模型,最后才出了一副Dyson Zone。
沒法保證你就一定驚為天人,但可以保證一定不會差。
畢竟堆足了料,下限在那兒擺著。
5除了降噪和音質(zhì),Dyson Zone的造型也非常神奇。
乍一看很荒誕,但又越看越順眼,甚至有了一種賽博朋克的美學(xué)。
我反反復(fù)復(fù)照了十幾遍鏡子,怎么想都覺得自己戴的不是耳機,而是什么科幻電影里的未來裝備or假面騎士的Cosplay道具。
所有的平凡生活景象,都會因為加入這副耳機的存在而變得魔幻。
大家都知道我是個吃貨,經(jīng)常自己在家弄各種美食。
我現(xiàn)在炒菜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戴上Dyson Zone,直接開始沉浸式炒菜。
一邊吹著風(fēng),一邊耳朵里放《精衛(wèi)》:
炒到一半抽油煙機壞掉都不在怕的,我還需要怕油煙?
我特么直接做神仙。
別說在家炒菜了,我就算是個拉面師傅我都愿意戴著Dyson Zone拉啊。
又能防塵,又能聽著歌沉浸式拉面,顧客見了都得多瞅我兩眼。
我手里揮舞的那都不是面條,是《星球大戰(zhàn)》的光劍。
愿原力與你同在。
再比如我戴著Dyson Zone坐火車,剛好旁邊有人在吃螺螄粉,酸筍的氣味在空氣里到處亂竄。
放到過去,這就是一副地獄繪卷。
但只要我?guī)狭诉@副耳機,那生活就還有奔頭,人生就還有希望。
還有一個乍一看有點奇葩,仔細想想又很合理的場景,那就是給我家老黑老白兩只貓鏟屎的時候戴。
你們是不知道當(dāng)兩只貓同時拉屎的時候能有多臭,但是Dyson Zone一戴歌一放,我馬上就從捏著鼻子皺著眉頭鏟屎的仆人,變成了一個沉浸式觀察貓大便的魔鬼。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應(yīng)用場景,雖然聽起來很怪,但仔細想想,又真的很實用并且很酷。
比如有些公司腦回路非常詭異,把吸煙區(qū)放在進出公司的必經(jīng)之路上,海綿寶寶路過都要被抓過來吸兩口二手煙。
但如果你有一副Dyson Zone,是不是就能把這些二手煙全部過濾掉,保護你安全穿過雷區(qū)。
再比如平時上班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很苦逼,在狹窄逼仄的工位上浪費生命。
但現(xiàn)在戴上這副耳機,你就是地下城派出的救援隊,打開電腦就要來一場飽和式救援。
Dyson Zone的馬達它轉(zhuǎn)呀轉(zhuǎn)呀轉(zhuǎn),潔凈的風(fēng)吹走了同事的口臭和煙味,也吹走了打工的煩躁。
籠罩你的不是風(fēng),而是科技的浪漫。
別人去夜店,是凡夫俗子紙醉金迷。
你戴著Dyson Zone往卡座一躺,那就是賽博坦星人亂入紅塵。
別人考研,在自習(xí)室學(xué)得頭昏腦漲。
你用Dyson Zone練英語聽力,順便還能吹風(fēng)提神。
別人逛菜市場,沒多久就被熏得失去戰(zhàn)斗力隨便買點。
你把Dyson Zone的風(fēng)速開到最大檔位,還能和賣魚的強哥繼續(xù)討價還價大戰(zhàn)八百個回合。
別人跳廣場舞,剛跳完《姐就是女王》和《酒醉的蝴蝶》就累得氣喘吁吁,你微微一笑掏出Dyson Zone,輕輕松松跳完全套鳳凰傳奇。
哎呀哎呀哎呀哎呀。
真的好怪呀。
再看一眼。
6表面上Dyson Zone是副耳機,但其實它是個時尚單品。
而一個能聽音樂、能凈化空氣的時尚單品,是很多人的剛需。
對,就是剛需。
這不是在扯淡,而是一個很嚴肅的命題。
我平時喜歡到河邊散步,但各種小飛蟲特別多,一不小心就暴風(fēng)吸入了。
而且現(xiàn)在還是春天,杭州的城市綠化還做得特別好,導(dǎo)致外面到處都是花粉,我還有鼻炎,每次出門都是公開處刑。
買個有新風(fēng)功能的口罩呢,又肯定沒Dyson Zone的運動體驗做得好。
要知道,Dyson Zone背后是戴森。
跟我一起念,戴森戴森戴森,就算現(xiàn)在是在做耳機,Dyson Zone的馬達技術(shù)依然牛叉。
它搭載了戴森的馬達,每分鐘可以輸出135L潔凈空氣,相當(dāng)于隨身攜帶一座移動空氣補給站。
關(guān)鍵是,戴新風(fēng)口罩它不酷啊。
大部分這種口罩在設(shè)計的時候,是壓根不考慮美觀的。很多人明明有防護+送風(fēng)需求,但就是因為造型不好看,所以不好意思戴出門。
但Dyson Zone不僅僅是一個頂級音質(zhì)的耳機+移動的空氣凈化器,更是一個外型非??犰藕统绷鞯臅r尚單品,不但特別實用,而且本身就是穿搭的一部分。
10年前我可能還會覺得Dyson Zone的外觀太張揚了,但現(xiàn)在我覺得還可以更騷一點。
為什么沒有粉紅色?
憑什么沒有粉紅色?
而且在社交屬性和裝叉屬性上,Dyson Zone也是拉滿的。
和蘋果手機一樣,這個行業(yè)的天花板就在這了,就算再有錢的人,也只能和你用同一個檔次的耳機。
當(dāng)然了,到底有多好,我說了不算,只有你自己體驗過才算。
剛好,現(xiàn)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都已經(jīng)有戴森門店可以現(xiàn)場試戴Dyson Zone了。
大家不妨去親自體驗一下,至于工作比較忙,暫時沒時間逛街的朋友,也可以先在戴森的線上旗艦店了解了解。
再說了,這可是全球首發(fā)+行業(yè)天花板+戴森出品的頂級耳機,buff已經(jīng)疊滿了。
就算戴著拍張照,都是可以發(fā)朋友圈的社交貨幣,為什么不試試?
現(xiàn)在這個世界,你需要的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陳奕迅老師的《浮夸》,建議再聽100遍。
7在眾多科技公司里面,戴森其實一直是一個有點“笨”的形象,并且還很喜歡鉆牛角尖。
要么是逮到一個技術(shù)就一直挖,不斷刷新人類極限,把所有技術(shù)潛力都挖出來。
比如馬達,比如基于馬達技術(shù)做的吸塵器和吹風(fēng)機。
要么是在一些很小眾的、沒有人能提供模板的領(lǐng)域,自己去做那個先驅(qū)者。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從利益角度講,這種作風(fēng)其實是不太聰明的。
但從技術(shù)角度講,恰恰是因為堅持了這種精神,戴森才能一直搞出各種黑科技、在各個領(lǐng)域拿出一些讓人眼前一亮或是眼前一黑的新東西。
如果只堅持幾年就被殘酷的現(xiàn)實干趴下,那只是頭鐵;
但從1983年戴森造出第一臺吸塵器樣機“G-Force”,并登上當(dāng)年設(shè)計雜志的封面開始,戴森堅持了整整四十年,并且和世界打得有來有回。
那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傳統(tǒng)、一種探索精神。
為什么用戶那么認戴森?
因為這兩個字拿出來,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很多時候,活著這么累,最后就是爭一口氣,一個態(tài)度而已。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quán)創(chuàng)業(yè)邦轉(zhuǎn)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