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段子,十年前上證3000多點,十年后上證還3000多點,而同期美股已經從一萬多點漲到三萬多點。
(資料圖片)
事實上,上證指數和美股的指數,壓根不是一種東西。
上證指數代表不了中國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的發(fā)展,美股的指數也代表不了美股全部上市公司的狀況。
上證指數的計算是將全部上市公司納入后進行移動加權平均,因為近年來A股從2000家迅速擴容到5000多家,新上市公司會拉低指數計算的基數,因此上證指數是被“修飾”過的。
“真實”的A股質量,大家應該看50、300、500這樣的指標。(剔除掉2015年前后的特殊影響,你看漂亮500漂亮不漂亮?)
一、“虛假”的美股指數
為什么美股指數好看?
因為我們看的美股指數,都是選取了部分優(yōu)質企業(yè)的指數。
著名的標普指數只有500只股票,上萬家上市公司中極少的一部分,其中蘋果微軟兩家的權重就超過10%。
而道瓊斯指數就更離譜,只有65只有代表性的行業(yè)龍頭的股票。
用65家美國最優(yōu)質的上市公司,和中國A股5000家魚龍混雜的上市公司比漲幅,這本身就不公平。
事實上,上證50十年來的表現并不差,A股的優(yōu)質上市公司,不乏十倍甚至百倍的價值股。
上證指數的計算非常復雜,我敢打賭,99%的股民包括股神都不知道怎么算的,只有做過轉成本的會計才能真正看懂。
因為上證指數采用了加權平均法計算,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這種計算方式,經常用在轉成本上。
各種均線也采用了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那些華麗的MACD技巧,無非就是把不同時間段計算的移動加權平均后的收盤價進行比對的結果。
這種計算模式的優(yōu)缺點都非常明顯,對于美股這種成熟資本市場來說,因為有完善的上市公司進出機制,進進出出,經過加權平均后,影響不大。
但對于A股來說,影響就不一樣了。一方面,誕生了大量的樂視網這類垃圾股,遲遲不退市,拉低了平均數;另一方面A股2010年只有2100家上市公司,2023年初已經激增到了5000家,差不多翻了一番還多,繼續(xù)加權平均的話, 其實是被發(fā)展規(guī)模比較小的新生力量平均掉了。
這就好像你有30個好朋友,十年前平均18歲,大家一起發(fā)育成長,十年后平均28歲;但是如果十年后這個朋友圈循序漸進成了60個,平均還是18歲,就很正常了。
所以,當你看漂亮50、漂亮500的時候,會發(fā)現10年來,剔除掉2015年前后瘋狂上漲影響外,也是幾乎翻了一番,而且從趨勢上看,基本是和GDP增長保持一致的。
二、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的秘訣:寬進寬出
我一直有個觀點:A股市場的目標是和中國經濟相匹配的國際化資本市場。
簡單講,就是世界第二。
包括融資規(guī)模和上市公司規(guī)模,注冊制僅僅是開始,下一步會吸納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yè)來A股上市或者發(fā)行存托憑證。
發(fā)達的國際資本市場都有什么特點?
寬進寬出。
以美股為例,有嚴謹規(guī)范的進出機制,上市注冊制,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上市;達到退市標準,對不起,自動退市。
A股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進不出,導致破殼值萬貫,同時大量垃圾上市公司占據名額,拉低了上證指數。
這兩點A股都開始慢慢實現了。
所謂寬進,就是注冊制;所謂寬出,就是新的退市機制。
隨著監(jiān)管的不斷規(guī)范,A股的注冊制已經大勢所趨,而退市新規(guī)執(zhí)行后,又一批上市公司步入退市流程。
這意味著,隨著垃圾上市公司的出清,A股的各類指數,也將逐漸迎來健康發(fā)展期。
細心的投資者可能發(fā)現,面向個股的特停幾乎不見了;完善A股進出機制,不再只進不出,該清理就清理;被處罰的事務所越來越多,甚至還有注冊會計師個人被公示;《證券法》也得到了完善,除了證監(jiān)會的觸發(fā),一些違法上市公司又開始接受刑事調查… …
也就是說,整個投資環(huán)境在發(fā)生變化。
對中小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一句話總結: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短平快的玩法不是不行,但難度會加大。監(jiān)管層鼓勵長期投資,培養(yǎng)慢牛,股市不再是資本的賭場。